乐黛云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1931年1月-),苗族人,生于贵州贵阳,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顾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兼任教授。乐黛云多年从事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曾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984年至1998年)、深圳大学中文系主任(1984年至1989年)。她还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1990年至1997年)。 1990年,乐黛云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她的主要著作有《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等。乐黛云曾获得教育部第二届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和20世纪二千名世界杰出学者银质奖章

研究方向

比较文学研究

其二十年一直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985-1998)、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1989-1997),自1989年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文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坚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人们沟通和对话的需要正是比较文学的灵魂。
自国务院将比较文学学科列为中国文学研究四大学科之一,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并列以来,中国比较文学队伍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一支人数最多,能量很大,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的学术力量。1985年成立的北大比较文学研究所是全国第一个建立起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以系统培养比较文学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学术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