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奚

春秋时晋国中军尉
祁奚(前620年(辛丑年)——前545年),又称祁黄羊,春秋时期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成为祁氏。周简王十四年(前572年),晋悼公即位,祁奚任中军尉。前570年,祁奚请求告老,开始向晋悼公举荐与自己有私怨的解狐。后解狐去世,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晋平公即位后,祁奚被任为公族大夫,劝晋平公不加罪于伯华、叔向兄弟。在位约六十年,为四朝元老,忠公体国,急公好义。祁奚深受人们爱戴,盂县、祁县均有祁大夫庙。[1][2][3]

人物简介

政治情况

由于时代所限,祁奚在政治上并无卓越的业绩可称。晋景、厉、悼、平四世,秦、楚、齐、晋争霸正酣;晋内忧迭起,是政治家施展抱负的大好机会。况景公继位(前599年)至厉公末年(前574年),正是祁奚20到40多岁期间,年富力强,理应有充足的精力参与国家事务。但这数十年间,却是祁奚政治生涯的空白时期,颇令人费解;究其原因,恐是晋公室宗族势力较弱所致。历史上,晋宗法血缘关系比较松弛,经过多次晋宗族相残事件后,异姓和异支的卿大夫贵族逐渐把持了朝政。至景公、厉公以后,晋同姓大夫仅剩栾氏、郤氏、羊舌氏、祁氏四家了。景公和厉公采取的是重用异姓卿族,压制同姓宗族的政策,厉公杀三郤(即郤锜郤犨郤至),亡郤氏;平公时灭栾氏;到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祁奚孙、叔向子,相恶于君”,六卿“遂以法尽灭其族……分其邑为十县”,晋公室益弱。可见,景公、厉公以后,同姓大夫正在逐步退出晋国政治舞台而让位于“六卿”,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上述问题了。
祁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