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结构主义

跟随结构主义觉醒后出现的思想
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是指跟随在结构主义觉醒之后出现的一套思想,它试图去了解这个无法挽回地被分割成数个体系的世界。结构主义者与它的结构主义前辈最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抛弃了结构主义的简化主义方法论。
他们挑战结构主义宣称自己是能够诠释所有文本的批评后设语言(metalanguage),并且认为一个文本之外中立全知的观点是不可能存在的。后结构主义者追求的是意符的无限扮演(play),并且不会给予任何一种阅读方法比其他方法还要更高的地位。也因此,后结构主义领域中很少有互相一致的理论,但是每个理论都是从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为起点。而后结构主义的研究是带有政治性的,因为许多后结构主义者相信,我们认为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事实上只是一个社会建构,在当中有许多不同的意识形态推动着想要成为霸权。后结构主义成长作为对结构主义的感知假设的回应,它自己的分析系统是某种本质主义的。后结构主义者认为,事实上,即使是在对底层结构的审查中,基于审查者的条件作用,也会引入大量的偏见。哲学的根本在于拒绝这样一种观点,即任何文化产品都有其真正的本质形式,因为所有的文化产品都是由其本身形成的,因此是人为的。后结构主义可以看作是一种更为明确的批判观点,旨在解构各个学科的本质主义思想,以便获得更准确的话语。

简介

20世纪7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改造结构主义的政治思潮。其代表人物大多数是原来的结构主义者,如法国的巴尔特福柯拉康、和利奥塔德、索勒斯、德里达等。后结构主义主要批判结构主义对形而上学传统的依附,反对传统结构主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客观性和理性问题上,企图恢复非理性倾向,追求从逻辑出发而得出非逻辑的结果,揭示语言的规律。解构理论有时也称为后结构主义,因为它采用费迪南·索绪尔提出的概念以及以其理论为主要基础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因果关系,旨在削弱索绪尔体系和结构主义本身的基础。

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