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寺

旅游景点
佛教寺院竹溪寺位于中国台湾台南市南盐溪(现名日新溪)。因寺在竹林溪水之间而得名。17世纪中叶始建,竹溪寺为台湾省最早建立的佛教寺院,原名“小西天寺”,因临竹溪而改名为竹溪寺。曾为清代台湾佛教三大名刹之一。

寺庙简介

佛教寺院竹溪寺为台湾省最早建立的佛教寺院,原名“小西天寺”,因临竹溪而改名为竹溪寺。曾为清代台湾佛教三大名刹之一。清初至民国初年,该寺为台湾佛教徒崇仰的中心,有重要影响。竹溪寺前临溪流,沿畔幽篁成荫。三川门、拜殿、主殿与后殿均为三层楼,屋顶采歇山重詹的宫殿布局,饰有斗[gǒng]、彩绘、雀替、重詹等华丽雕琢,两侧还有钟鼓楼及禅房,内部采西式结构,大门则为落地窗,外观呈中西合璧,白墙绿瓦伫立于溪谷低地,形势壮阔雄伟,仅存山门为昔日旧构,燕脊重詹,红砖黑瓦、镂空雕花,上书“竹溪古寺”,显得格外古朴。正殿是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后殿为观音殿,左右罗列十八罗汉,旁祀妈祖关帝神像;两尊白象雄踞拜殿前左右两侧,益增禅林气息。竹溪寺历史悠久,寺内题诗、联句和匾额相当多,大雄宝殿内所悬“了然世界”,名列府城三大名匾,颇富禅意。

寺庙历史

寺内历史永历五年1651沈光文飓风漂流至台湾,初播中国文化。十五年延王郑成功率军渡台驱逐红毛为复明基地,经置东都,设承天府并天兴、万年两县治理。十八年嗣王郑经放弃金、厦回台,改东都为东宁,升天兴、万年二县为二州,裁承天府。是时经州守倡建宫于南郊南溪之旁,颜曰小西天。此时有沈光文所咏诗题︰州守新构僧舍于南溪,人多往游,余未及也。可以证明。沈氏窗蝴诗不久因寓讽郑经之赋被才,几罹不测,经变服入山为僧,故小西天寺系在二县升州之后,沈氏逃禅之前,亦即在十八年末,或十九年初所建,乃台岛最早兴建之寺院。嗣因南溪沿畔绿竹成荫,风景宜人,另名竹溪,因是寺名亦随之称为竹溪寺。台湾史学家卢嘉兴考证,竹溪寺为台湾第一座寺院。据其考正结果,台湾建于明朝時期的三座佛寺中,最早的为竹溪寺,次为彌陀寺,再次为龙湖岩。竹溪寺因年代久远,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经里人蔡和生倡修,嘉庆元年1796黄钟岳等再募捐重修,嘉庆二十三年董事刘延贵复修,光绪十二年1886候通判鲍复康再重修一次。日据時代上官玄、林神等人見寺宇破損,殿閣荒无,決心聘一住持整頓。日据时代上官玄、林神等人见寺宇破损,殿阁荒芜,决心聘一住持整顿。竹溪民间相传,人死后魂魄要先到寺庙报到,接受初审,根据其生前善恶功过,决定上天堂或下地狱,因此对寺庙里的祖师爷甚为敬畏;由于祖师爷对于辖区百姓行止瞭若指掌,遇有亲人行踪不明,每每到此求签问卜。每年农历3月3日祖师爷诞辰,祖师爷按例于诞辰前夜行辖境,探访民情。竹溪寺庙成为每年度最热闹的就是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