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飞飞

沪剧表演艺术家
杨飞飞(1923年-2012年5月21日),原名翁凤清,浙江慈溪人,沪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1][4][5]
杨飞飞早年随父母到上海谋生[6],八九岁时便开始想自谋生路养家糊口[7],后因喜爱戏曲,13岁时拜师胡铁魂,学习文明戏。[3]16岁时拜申曲艺人丁婉娥为师,学习申曲(沪剧)。[3]1946年,杨飞飞与丈夫赵春芳组建正艺沪剧团,剧团首次表演《富贵贫贱》,杨飞飞以一曲“迷魂调”走红沪剧舞台,受到观众的欢迎。[8][3]1949年,正艺沪剧团改名为勤艺沪剧团,杨飞飞担任团长,这段时期剧团演出了大量的现代戏份,如《方珍珠》《罗汉钱》《小女婿》《为奴隶的母亲》《家》《茶花女》《腊梅花开》等等[8],在沪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8]1956年,杨飞飞作为沪剧界的唯一代表参加北京首次召开戏曲音乐座谈会,回来后创作了《两代人》《黛诺》《陈化成》《龙凤花烛》等现代戏。[3]1966年,“文革”爆发,杨飞飞被下放到大场木器厂当锯木工人。[5]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被粉碎,杨飞飞上台演唱《哭总理》。[5]1978年,宝山沪剧团成立,杨飞飞出任团长。[5]其在剧团主演的《夺印》选段“我本出身渔家女”和“毛泽东思想航海灯塔”每天上演不少于14场,场场爆满。[5]1989年,杨飞飞任春申沪剧团团长,组织演出和录制了《大庵堂》《抢亲奇缘》《陆雅臣卖娘子》等一大批优秀沪剧。[5]2012年5月21日,杨飞飞在静安区中心医院去世,享年89岁。[9]
作为沪剧“杨派”创始人[10],杨飞飞在舞台上表演的多是悲情角色,她与评弹名家徐丽仙、锡剧名家梅兰珍越剧名家戚雅仙一并合称戏曲舞台上的“四大悲旦”而广为人们所赞颂。[11],1951年,她以八种不同曲调演唱一曲《妓女泪》中“金媛自叹”而蜚声剧坛,俗称“杨八曲”。[5][11]2008年2月,杨飞飞被选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代表性传承人,荣获“沪剧传承人”的光荣称号。[4][5]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