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喷气发动机

多用于超音速导弹的一种喷气发动机
冲压喷气发动机(英文名:Ramjet, stovepipe jet, athodyd[1],简称冲压发动机[6])是一种喷气发动机。[7]1913年,法国雷恩·罗兰(Rene Lorin)首次提出了冲压发动机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博莱顿热力循环,并获得专利。[8][9]
英国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研制用于导弹的第一代冲压发动机。[3]1969年,中国首型冲压发动机飞行试验成功。[10]2010年5月26日,由普惠公司研制,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冲压发动机驱动的高超声速X-51A“乘波者”飞行器首飞成功。[2]2017年,波音公司公布其高超声速情报监视侦察/打击飞机和民用飞机概念及研制方案,采用涡轮冲压组合动力形式。[11]
冲压喷气发动机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简化的、更适用于超音速飞行涡轮喷气发动机”,其“压气机”由收缩形状的进气道来代替。冲压喷气发动机一般使用煤油做为燃料,推力的产生与涡轮喷气发动机一样,是由于高速排气所产生的反作用力。[2][4][6]
冲压发动机的优势在于构造简单、重量轻、体积小、推重比大、成本低,因此常用于无人机、靶机、导弹等低成本或一次性的飞行器。同时由于推重比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喷气发动机,冲压发动机非常适合驱动高超音速飞行器,如空天飞机、先进反舰导弹等。但冲压发动机没有压气机,就不能在地面静止情况下启动,所以不适合作为普通飞机的动力装置,通常要增加一个助推器,使飞行器获得一定的飞行速度,然后再启动冲压发动机,最常见的助推器为火箭发动机。此外也可由其他飞行器挂载仅装有冲压发动机的飞行器,飞行到一定速度后,再将仅用冲压发动机的飞行器投放。[12]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