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

植物光合作用催化剂
叶绿素 (Chlorophyll) 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光合色素,同时也是绿色植物的主要色素。叶绿素是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可溶于丙酮乙醇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叶绿素种类较多,主要分为叶绿素a、b、c、d、f、原叶绿素、细菌叶绿素、去镁叶绿素等8种类型。[1][2][3]
叶绿素共同结构特征是含有卟啉环结构,这种共同结构决定它们在光合作用中具有类似的功能。绝大部分叶绿素的作用是吸收及传递光能,仅极少数叶绿素a分子起转换光能的作用。不同叶绿素成员的结构又存在明显差异,以使不同的光合生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1][2][3][4]
叶绿素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抗炎症、抑制癌细胞、清除重金属污染、减轻黄曲霉毒素致癌效果等作用。[5]

发现历史

早在1817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Pierre-Joseph Pelletier)与卡旺图(Joseph-Bienaimé Caventou)合作,首先从植物中萃取得到一种绿色色素并命名为叶绿素。[1]1838年,瑞典化学家贝泽利乌斯(Berzelius)报道了有关叶绿素的萃取方法。[6]1864年,英国科学家斯托克斯(George Gabriel Stokes)又发现了叶绿素并非单体,而是绿色色素的混合物[7]1906年,植物学家茨维特(Mikhail Semenovich Tsvet)发明了色谱法,并利用此方法分离了叶绿素a叶绿素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