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丁湖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内陆咸水湖
艾丁湖(英语:Aydingkol Lake[1]),是中国陆地自然地貌的最低处,也是中国大陆海拔最低的盐湖,其海拔低度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四,仅次于约旦死海叙利亚太巴列湖以及吉布提阿萨尔湖[5]艾丁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是火焰山-博格达山系,南为觉罗塔格山系,东部是库穆塔格沙垄。[7]现代艾丁湖已处于干涸阶段,水面东西长6千米,南北宽2.6千米,深度不足1米,面积约14平方千米,湖底海拔-154.31米。[3]
二叠纪晚期,华力西造山运动将天山褶皱隆起成为高大山地,形成了天山地槽褶皱带。这个巨型褶皱带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变成纵向山间盆地,吐鲁番盆地就是其中之一。[8]吐鲁番盆地地下水丰富,因此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每年春季融化的天山雪水由四面八方向盆地汇聚,构成了艾丁湖。[7]艾丁湖区域有14条主要河流,例如大河沿、塔尔朗河、煤窑沟河、白杨河、阿拉沟等。[6]湖区拥有众多地貌类型,例如湖积平原、干三角洲、冲湖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洪积平原和沙漠等。[3]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艾丁湖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干旱荒漠气候,是世界闻名的“火洲”。夏季高温酷热,冬季干冷,春秋季风大力强。[7]这里矿产资源丰富,有石盐芒硝无水芒硝,以及石膏钙芒硝和多种钾、镁盐类。[5]艾丁湖生态区主要涉及吐鲁番市所辖高昌区鄯善县托克逊县,面积4.56万平方千米。[9]该地区栖息着众多珍贵的野生动物,如雪豹北山羊藏野驴等。[5]植被主要有梭梭铃铛刺、骆驼刺、盐嵩等。[9]
目前有可靠年代支撑的艾丁湖地区的人类活动最早可追溯至青铜时代晚期到早期铁器时代,即苏贝希文化(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150年)。[10]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匈奴分据西域日逐王(现新疆吐鲁番市)归降汉朝,自此西域地区完全属汉朝统治,同时汉代设西域都护管理西域。至唐代,将吐鲁番地区改名为西昌州,后又改名西州。公元9世纪回鹘西迁,其中一支占据唐西州地区,居民从事农牧。十世纪至十一世纪,与五代北宋有密切的贸易关系。十二世纪初叶后为西辽属国。十三世纪初归附蒙古,中叶后成为元朝直辖地。[11]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业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城市化的加速,艾丁湖面临过度开垦、工农业废水排放和过度汲取地下水等环境挑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当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12]
艾丁湖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3]之后于2018年入选国家级湿地公园[14]艾丁湖地区的墓葬考古和塔什烽燧等人文景观展现了艾丁湖地区土葬的文化传统以及其与中原地区悠久的文化联系。[15]

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