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湘玥

民国时期的棉花专家
穆湘玥(1876-1943),字藕初,是民国时期的棉花专家、爱国实业家、昆剧传习所接办人和主要资助者。江苏省上海县(今上海市)人,祖籍吴县东山,出身于棉花商家庭。[1][2][3]
穆湘玥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进入上海棉花行当学徒,后任职员,并进入夜校学习英语,补习历史、算术,次年考入江海关。清光绪三十年,与马相伯等组织沪学会,提倡新学。宣统元年(1908年)赴美国留学,获农学硕士学位。民国3年(1914年)归国。次年与其兄穆湘瑶创办德大纱厂,任总经理。民国8年,在河南郑州创办豫丰纱厂,并在引翔港开办穆氏植棉试验场,从美国引进哥伦比亚、赫尔奔等长纤维棉花品种。以后又与聂云台、郁屏翰等人发起组织中华植棉改良社,在浦东杨思镇附近,辟棉种试验场,先后在沪、苏、浙、鄂、湘、豫等省(市)开办了16个植棉改良试验场。民国9年,当选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理事长,同年出任北京政府农商部名誉实业顾问。民国11年,任太平洋商务会议首席代表,赴檀香山出席会议。民国19年,任国民政府工商部常务代表。次年任中央实验所筹备主任。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与史量才、黄炎培等在沪设立地方维持会,捐款支援十九路军抗日。八一三抗战开始,任上海救济委员会给养组主任。民国27年,任国民政府农产促进委员会主任。民国30年,任经济部农本局经理,后病逝于重庆。穆藕初是中国近代从事农事试验,进行棉种引进改良的先驱,也是一位工商企业家。论文有《植棉改良浅说》《美棉消毒之方法》《中国商务与太平洋》和《纱厂组织法》等,翻译的作品有《科学管理法原理》《中国花纱布业指南》等作品。[3]

人物生平

祖籍苏州洞庭东山。清初,穆藕初先人自东山迁居上海县。   6岁入塾。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入棉花行学徒,光绪二十三年进夜校学英文。
光绪二十六年,进上海江海关任办事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