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镐

唐朝时期宰相
张镐(704-764年),唐朝宰相,字从周,博州(今山东聊城)人。[1][2]
张镐年轻时师从名士吴兢,受到吴兢的器重。天宝末年,张镐受到杨国忠推荐官拜左拾遗,后来历任侍御史。在唐玄宗西巡时,张镐徒步跟随保护。至德二年(757年)5月,张镐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4][5]至德二年(757年)8月,皇帝下诏让张镐兼任河南节度使,统领淮南的军事。[4][6]乾元元年(758年),张镐被罢免了宰相职务,任命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4]乾元二年(759年),张镐被召回京城,担任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上元二年(761年),因为他在市场上购买羽毛作为装饰,并雇请工匠制作珍贵的物品,被贬为屋丛司户参军[4]广德二年(764年)九月,张镐在江南西道观察使的任上病逝。[7]
全唐文》收录了张镐的奏疏三篇:《谏招抚史思明奏》《谏内置道场奏》《请追谥常王傅吴兢奏》。[3]张镐出身贫寒,却凭借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升至宰相的高位。他为人廉洁自律,从不贪图财富,一心为公。他善待士人,性格稳重,言谈举止得体,深受人们的尊敬。虽然他在位的时间并不长,但天下之人却都对他推崇备至,认为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贤臣。他的事迹和品德,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