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长江

新闻记者、《人民日报》社原社长
范长江(1909年10月16日—1970年10月23日),[2][10]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市东兴区(原内江县)田家镇赵家坝人,[1]是中国第一位追踪报道红军长征的记者、第一位进入延安采访的记者,[11]人民日报》社原社长、著名新闻记者,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7]
幼年时期,范长江在祖父范延馨的教导下,背诵《三字经》《增广贤文》《百家姓》《千家诗》等传统私塾教本。20世纪初,维新思想传入内江,范长江接受新思想。[2]1927年,范长江报考黄埔军校落榜,进入中法大学重庆分校学习。[5]之后,范长江去武汉参军,被调南昌编人贺龙部队,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流落异乡。[12]1932年秋天,范长江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认为哲学脱离现实,离开北大,寻找抗日救国之路。[5]1933年1月,范长江加入朱庆澜主持的“辽吉黑抗日义勇军后援会”。之后,他在北大又组织了“1936年研究会”,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来研究世界大战形势的变化。[8]1933年下半年,范长江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以及天津益世报》撰写新闻通讯。[5]
1934年,范长江先后写出《佛学在北大》《陶希圣与“食货”》《顾颉刚与“禹贡”》《北大研究院所藏明清档案及其整理》等数篇通讯,在《大公报》《晨报》上发表。[8]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西北之行,历时十个月,到达四川陕西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区。[4][5]记述中国西北部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少数民族地区有关宗教、民族关系等问题。[5]西安事变后,西北对外交通完全断绝,范长江冒险进入西安城,对周恩来进行采访。1937年2月9日,范长江在延安先后见到了林彪、廖承志、朱德等人,并于当晚与毛泽东进行长谈。2月15日,《大公报》在登载范长江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4][5]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范长江投入战地采访工作,先后采访了卢沟桥、长辛店、保定等地,写下了《卢沟桥畔》《血泊平津》《西线风云》等大量的战地通讯,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前线实况。[8][4]1949年1月31日,范长江率队接收国民党华北日报》,于2月2日在北平创办《人民日报·北平版》任总编辑。上海解放后,范长江担任《解放日报》社长。1950年1月,范长江回到北京担任《人民日报》社长。[7]1964年,范长江到浙江诸暨县济阳公社碑亭大队下乡工作。[2]文化大革命时期,范长江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1970年10月23日,范长江受迫害去世,1978年平反。[4][3][10]
范长江发表的通讯和报道见证了历史重要时刻,后结集为《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新闻文集》等文集。在新闻学理论上,范长江曾提出报纸是政治的工具,报纸具有时代性等观点。周恩来曾评价范长江:“饱载着前线上英勇的战讯,并带着光荣的伤痕归来,不仅使人兴奋,而且使人感念。”[13]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