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艾黎

新西兰教育家、作家
路易·艾黎(英文名:Rewi Alley),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兰南岛坎特伯雷地区的斯普林菲尔德小镇,[1][2]是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作家,[3]也是新中友好的早期奠基人之一。[4]
1897年12月,路易·艾黎出生于新西兰斯普林菲尔德的一个教师家庭。1916年,19岁的路易·艾黎未到法定年龄就执意去参军,被派往法国前线与德军作战。1918年,他在战斗中受了重伤,最终在战友们的帮助下脱离险境。[3]1926年底,中国有关大革命的消息传到了新西兰,路易·艾黎决定到中国看一看。1927年4月21日,路易·艾黎抵达上海。经友人介绍,在工部局消防处虹口救火会找到了工作,任消防处小队长。1932年,路易·艾黎被任命为消防处处长级别的工业科工厂督察长,负责检查租界工厂的防火措施。直到1938年5月,路易·艾黎正式辞去待遇丰厚的上海工部局工业督察长的职务,投入“工合”运动中。[1]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在武汉正式成立。[3]从1938年至1942年,路易·艾黎奔走了大半个中国。经过他和同仁们的努力,中国各地工合组织发展到1500个,产品供应军需民用,援助了20多万失业者和难民。[1]新中国成立后,路易·艾黎决定恢复“工合”,重建培黎学校。1987年4月21日,路易·艾黎来华工作60周年之际,山丹培黎农林牧学校正式开学招生。[3]
1949年后,艾黎居住北京,主要从事写作,向全世界介绍和宣传新中国,[1]著有《中国见闻》等60余部作品,经常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等地的报刊上发表报道文章,翻译出版中国优秀作品,加深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友谊。宋庆龄称赞他是“新中国的一位诚实、忠诚、不屈不挠的朋友”。邓小平称赞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朋友”。[3]
1987年12月26日,艾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九十岁。邓小平同志为他题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永垂不朽”。[2]

人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