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合作协会

1938年成立的社会经济团体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英文名:Chineselndustril Co-operntires(简称:中国工合CIC),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核准注册的社会经济团体。成立时间1938年。

机构发展

1938年8月,在武汉成立。宋美龄任名誉理事长,孔祥熙任理事长,路易·艾黎任技术总顾问。年底,中国工合迁往重庆并成立理事会,孔祥熙当选理事长,刘广沛当选总干事,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杭立武、喻鸿钧、沈钧儒、黄炎培等人当选为理事。中国工合通过建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失业工人组织起来,重点开展军需和民用急需的纺织、药棉、纱布、煤炭等生产,支持抗日战争。1939年1月,宋庆龄等人在香港成立工合国际促进委员会,宋庆龄任名誉主席英国主教何明华被推举为主席,陈翰笙任秘书长。1941年8月,中国工合设立常务理事会,孔祥熙蒋廷黻、喻鸿钧、顾翊群、杭立武任常务理事。1942年7月后,周象贤、徐维廉先后任总干事。到1942年,全国各地合作社发展到3000多个、社员达三万余人。中国工合对解放区的支援,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各地从事工业合作的骨干遭到国民党当局的迫害。到1944年,各地勉强维持市场的合作社锐减为500个左右。1945年1月后,宋子文代理理事长,理事会工作实际由杭立武负责,张福良任总干事,于永滋(于树德)任副总干事。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迁至上海。工业生产合作社逐年减少。到1948年底,工业生产合作社降为316家。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被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
中国工合自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活动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工合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发展经济、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劳动就业、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合欢迎国内外企业家、事业家、科技工作者等加入本会行列,为中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