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偏角

磁轴与地轴之间的夹角
磁偏角是指地球表面任一点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夹角或磁轴与地轴之间的夹角。[1]
因指南针、磁罗盘是测定磁偏角最简单的装置,所以磁偏角的发现和测定的历史也很早。[2]关于磁偏角最早的记录,是中国北宋学者沈括于1086年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3]1581年,英国人罗伯特·诺曼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书中发表了他对于磁偏角的发现。1702年,英国E·哈雷发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线图。[2]
磁偏角是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磁场的最早、也是最主要的对象。[3]根据规定,磁针指北极N向东偏则磁偏角为正,向西偏则磁偏角为负。[2]不同地理位置的磁偏角不相同,且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1]

介绍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与验证了磁针“常微偏东,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现象,比西欧记录早 400年。英国人罗伯特·诺曼(Robert Norman)发现一根磁针用绳子在半中间吊起来,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将这称为磁偏角。1581年,他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书中发表了他的发现。各个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于磁极也处在运动之中,某一地点磁偏角会随时间而改变。许多海洋动物可以感应到磁偏角并利用它来识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