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

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沈括所撰写的笔记体著作
《梦溪笔谈》是由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撰写的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共有三十卷,原书二十六卷,后又增加了《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一卷。全书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和药议十七个条目,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等。[1]《梦溪笔谈》记载了宋朝以前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和作者沈括自己的研究成果,书中记述的不少科学成就已经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同时,《梦溪笔谈》还部分暴露了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统治,记载了当时北方和南方典章制度、赋役制度等的弊害,为后人研究古代及北宋时期的科学成就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1]
《梦溪笔谈》一经问世,便受到重视,《梦溪笔谈》也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著作,英、、德、日等国都有专门的学者对《梦溪笔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英国科学史专家、汉学家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称《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1][2][3]北京图书馆编制的《中国古代重要著作选目》中,《梦溪笔谈》与《齐民要术》《营造法式》《东鲁王氏农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一起,被列为中国古代的八大科学名著。[4]

书名

《梦溪笔谈》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自序》中并未提及“梦溪”二字,只是将其书称为《笔谈》;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在《梦溪笔谈》扬州州学刊本中的扬州州学教授汤修年的题跋中,也将该书称为《笔谈》;《郡斋读书志》《通志·艺文略》《遂初堂书目》均称《笔谈》。直至南宋陈振孙所著《直斋书录解题》时,《梦溪笔谈》才被著录为“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元代大臣脱脱等编撰的《宋史·艺文志》中,又称作“沈括笔谈二十五卷”。其后,著录《梦溪笔谈》的书目都有“梦溪”两字。[5]有学者推断该书是因为写于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而得名。[1]也有学者推断,“梦溪”可能是后来的《梦溪笔谈》的刊刻者加上的,是刻书人尊称沈括的号,而不是指该书的创作地点。[5]

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