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北部的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英文:Inner Mongolia)[2],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位于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边境线4200多公里,首府为呼和浩特市。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常住总人口为2396.0万人,辖9个地级市、3个盟,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1][3][7][16]
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由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两部分组成,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境域狭长,地貌类型丰富多样;属温带大陆季风气候,雨旱季明显,夏季凉爽短暂,冬季寒冷漫长。[17][18][1]春秋中期到战国末期,游牧民族建立匈奴联盟。秦国统一六国后,夺取河南地,灭亡后,匈奴夺回长城地带统治权。西汉时期匈奴被卫青驱出河套区,西晋时期刘渊在河套区建立汉赵帝国。隋朝突利河套地区建立东突厥,在隋朝末年强大起来,并入侵关内,控制河套区,直至629年被唐朝所灭。682年,东突厥复国随后被回鹘取代,与唐朝以戈壁为界。之后漠南地区被西夏契丹、女真等民族占据。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蒙古国号为“元”,并在1279年,灭南宋,统一全国。1368年,明朝打败元朝,设三卫。16世纪中叶后,喀尔喀部向漠北迁移,形成漠北蒙古,留在原地的蒙古本部形成漠南蒙古。1636年漠北蒙古与移牧于青海蒙古族先后向清朝遣使纳贡,同时沙俄收买噶尔丹等对青海、漠北、漠南等蒙古发动侵袭,于1776年被乾隆平定。清朝灭亡之际,俄罗斯就开始暗中支持外蒙古独立,甚至也支持内蒙古独立。最终外蒙古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被确立独立。从此内外蒙古正式分家。此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内蒙人民积极投身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于1947年5月1日在王爷庙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数次政区变革,于1975年形成了目前的政区范围。[19][20][21][22][23][24]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绒都、有色金属之乡,以及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主要产区之一、全球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稀土钢轨生产基地;经济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为主,优势产业有粮食种植、畜牧业、矿产、能源等,其中煤炭产量占中国总产量的1/3以上、羊绒总产量占40%,羊绒制品占市场60%以上,外送煤炭、外送电规模,以及风、光并网规模居全国首位;重要企业伊利位居“全球乳业五强”,连续9年保持亚洲乳业第一。[25][26][27][28][29][30][31]2023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24627亿元,比上年增长7.3%。[10]以此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中国的北大门,向内连接着国内的消费市场,向外连接着俄罗斯蒙古国,俄蒙陆路通道与欧洲大陆联通,中蒙俄国际道路运输大通道将亚太和欧洲两大经济圈连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32]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先后有10多个游牧民族在此生息繁衍,[23]蒙古族长民歌和中国蒙古族呼麦歌唱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3]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红山文化遗址岔河口遗址金界壕重要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单位,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34][35][36][37]截至202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拥有5A级景区6家[11],包括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满洲里中俄边境旅游区阿尔山·柴河旅游景区等[11]4A级旅游景区145家[38],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2个[39]

名称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