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

革命烈士
杨贤江(1895—1931),字英甫,笔名李浩吾、李[yīng]扬等。浙江慈溪人,杨贤江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1][2][3]
1912年秋,杨贤江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回余姚任暑期教育研究会讲师。1919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南京分会书记、分会会刊编辑。1921年1月,杨贤江受上海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学生杂志》,时达六年。1922年,杨贤江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3年至1926年,他在党的领导下,努力从事文化教育战线的革命工作,曾协助恽代英编辑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他还参与了五卅运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日本,在日本边进行革命活动边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及翻译工作。[1][4][5][6]
1929年5月,杨贤江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继续从事写作,并发起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后因积劳成疾,杨贤江于1931年7月去日本医治无效,8月9日逝世于长崎,时年三十七岁。1958年4月,浙江省民政厅批文追认杨贤江为革命烈士。[1]

人物简介

杨贤江(1895-1931)著名教育家,南高师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者。字英父。浙江慈溪人(原属浙江余姚)。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