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主办杂志
《中国青年》杂志创刊于1923年10月20日,[2]《中国青年》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由共青团中央主管、主办、由中国青年杂志社出版发行,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1][3]作为共青团中央机关刊,它以“服务青年成长,推动社会前行”为宗旨,肩负着宣传党的思想主张、推动团的重点工作、服务青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等重要职责。[1]
五四运动爆发后,1923年10月20日,《中国青年》在上海创刊,继承《先驱》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4]恽代英、萧楚女、张太雷、林育南、邓中夏李求实等革命先驱是《中国青年》的早期创办者。[1]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后,萧楚女、林育南、恽代英等主要编辑人和撰稿人相继被害,《中国青年》终因革命形势险恶被迫停刊。随后,《中国青年》先后改用为《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秘密出版。1[4]939年,《中国青年》在延安再一次与青年读者见面,毛泽东第一次题写了刊名。1941年3月,《中国青年》面临着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和经济困难,印刷材料缺乏难以继续出版,再次停刊。1948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和团中央决定第二次复刊《中国青年》,在平津战役胜利后,《中国青年》编辑部迁至北京[4]1966年,[5]在“文革”开始后不久,《中国青年》的主编被下放,再次被迫停刊。直到1978年,“四人帮”粉碎后,沉寂了12年的《中国青年》得以第三次复刊。[4]
《中国青年》创刊之时,正值广大青年经历五四运动以后,感到为救国而到处碰壁,陷入“梦醒之后无路可走”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青年》创刊号发刊词最强烈的鼓动是对祖国的拯救,它阐述了自己的使命:要帮助广大青年分析、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命运多[chuǎn]的人生,引导青年到活动的路上,到强健的路上,到切实的路上。《中国青年》提出“到民间去”,帮助处于苦闷中的青年知识分子找到一条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6]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中国青年》先后获得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连续四年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中国精品期刊展”荣誉期刊;获评“致敬创刊70年”荣誉期刊;获得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精品期刊等荣誉奖项。[7][8][3]

时代背景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