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发生于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地区东起北宁路的滦县,西至平绥路柴沟堡,约500公里狭长地域内,对国民党军实施的具有战略决战性的一次大型歼灭战。[2][3]
1948年11月初,随着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取得战略决战性战役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东北全境,位于平津地区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面临着被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夹击的孤境。[4][5]对此,蒋介石一方面企图放弃平津,将傅作义集团撤至华东,用以巩固长江防线,一方面又担心放弃华北造成的负面政治影响,希望仍以傅部守平津以阻挡牵制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南下,为巩固长江防线争取时间。傅作义由于担心嫡系部队南下被蒋吞并,犹豫不决,最终决定观望时势,暂时据守天津、塘沽海口。[6][7][5]而中共中央在淮海战役胜利发展的基础上,为防止傅部南撤援蒋,最终做出了“抑留傅作义部于华北地区,待东北解放军主力入关,协同华北力量将其就地歼灭”的方针。[8][9][10]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1月29日至12月21日,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开始了防止傅作义集团南撤的军事行动,将其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五地;[11][12][13]第二阶段为12月22日至1949年1月15日,这一阶段人民解放军为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对傅作义集团采取了“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各个歼灭”的方针,先后攻克了新保安、张家口和天津地区;[11][14][15][16]第三阶段为1月16日至31日,这一阶段中共中央通过与傅作义集团的谈判,使国民党认清形势,主动放下武器,接受改编,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17][18][19]
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历时64天,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共计歼灭和改编华北地区国民党军52.1万人,解放了文化古都北平以及天津张家口、唐山等城市,使得华北与东北、华东、中原、西北各个解放区连成一片,成为巩固的后方,为人民解放军而后夺取全国范围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平津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农村包围城市”时期的结束,开创了从城市到农村、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也为人民解放军而后解决残余国民党军提供了“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1][20][21][22]

战役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