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寺

北京西城区的寺庙
广济寺为中国佛教中心,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25号,占地2.3公顷,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以及全国重点佛教寺院[2][3]广济寺坐北朝南,红墙黄瓦,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殿、圆通殿、多宝殿、舍利阁,殿宇之顶,两侧建筑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僧[liáo]、东西方丈室等。[3]
广济寺创建于金代,初名西刘村寺,元代时改称报恩洪济寺,元朝末年,广济寺毁于战火。天顺(1457-1464)初年,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圆洪等云游到此,决定重建寺庙,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下诏将广济寺命名为“弘慈广济寺”。1931年,广济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损毁[dài]尽,直至1935年,住持现明法师按照明代格局重新修缮,朝向格局改变,建筑规模比从前更加壮观。[4]
1953年6月3日,中国佛教协会在北京成立,以广济寺为会址,[4]其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直属寺院,秉承创会高僧大德们“爱国爱教,服务大众”的精神,将建设文化公益型寺院作为目标,立足自身历史积淀和平台优势,不断探索有利于弘扬中国佛教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引领广大信众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贡献力量。[5]

基本介绍

广济寺为北京著名古寺之一,座落于西城区,现为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物巨丰,在国内外佛教界享有崇高声望和广泛影响。广济寺创建于金代,初名西刘村寺。元代时改称报恩洪济寺,住持为万松行秀禅师,寺旁现有万松老人塔存世。禅师在该寺从容庵中,撰写了著名的《从容录》等二十余部巨著,行化于世。元朝末年,广济寺毁于战火。明景泰年间(1450—1456), 有人掘地得陶制佛像、供瓷、石龟及石柱顶等物,才知道这是古刹遗址。天顺(1457—1464)初年,山西普慧上人偕弟子圆洪等云游到此,发愿复兴古刹。以工程艰巨,深感成功不易。当时掌管皇帝冠服的尚衣监廖屏有建寺奉佛之愿,知道后非常高兴,在他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了两年时间一座庄严佛刹从地涌现。廖屏又将此事上奏宪宗皇帝请赐寺名,明宪宗于成化二年(1466)下诏命名为“弘慈广济寺”。清代广济寺名声愈振,顺治康熙乾隆等御驾到广济寺,留下诸多诗文轶事,末代皇帝溥仪亦曾到广济寺。民国年间,政军大员、巨商名流、文人才子川流于此,孙中山先生也曾在此演讲。1931年广济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损毁殆尽。1935年,住持现明法师在吴佩孚等人的资助下,依明代格局重修,建筑规模比以前更加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