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土

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
又作佛国、佛国土、佛界、佛刹。指佛所住之处,或佛教化之国土。即不仅指净土,甚且凡夫居住之现实世界(秽土),以其为佛教化之世界,亦称佛土。因此,自净土之意义言,弥勒菩萨兜率天、观音菩萨之普陀洛伽山等,虽为净土,但均非佛土。

简介

在初期佛教,小乘说一切有部主张佛土意指释迦佛陀诞生之娑婆世界而言,但其后佛身演变成真如之理体为法身,历史性之佛陀为应身、化身等。故因应化身观,而有真佛土、应佛土(又作方便化身土)之说,并由报身说,产生报土思想。由于对佛身解释之异,佛土遂有二种、三种、五种等说。

众生土

三论宗吉藏之大乘玄论卷五谓,土有不净、不净净、净不净、杂、净等五种,此五土系依众生之业而感受者,故称众生土;又因其为佛所教化之国土,故亦称佛土。其中有凡夫与圣者共住之凡圣同居土、大乘与小乘之证悟者(阿罗汉、独觉、大力菩萨)共住之大小同住土、仅菩萨住之独菩萨居土、仅诸佛独住之诸佛独居土等四种。天台宗立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无碍土(又作实报土)、常寂光土(又作寂光土)等四土说。其中,凡圣同居土即凡圣共住之国土,有净秽之别,净者如西方极乐世界等。方便有余土系修方便道之空观与假观,而断除见惑与思惑(生于三界之因),出分段生死,但尚未断除无明惑,故更于界外受变易生死之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十心之菩萨等所生之土。而修真实法之中观,断除无明之别教初地、圆教初住以上之菩萨所生之土,即为实报土。寂光土即指成佛者所住之国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