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美玲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
1
2
虎美玲,女,1946年出生。郑州市豫剧院第一任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4][2][3]
12岁从艺,师从豫剧大师常香玉。[4]1988年,她将武则天搬上了豫剧的舞台,创造了新编历史剧《粉黛冤家》虎美玲带着这个剧目参加了河南省第二届戏剧大赛并获得了大赛表演一等奖。接下来她又陆续创作了《宝莲灯》《新白蛇传》《美兮洛神》《斗笠县令》《嵩山长霞》《清风茶社》《义烈女》《当代孝子》。1989年,虎美玲进京为首都观众送上了折子戏专场。次年,因主演《大祭桩》和《粉黛冤家》获得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1年,她参加“亚洲传统戏剧国际研讨会”演出。[3]1993年7月22日,虎美玲来到穗城广州举办专场演出,每一场都爆满。1996年,虎美玲赴日本知重县和中国香港演出。次年,虎美玲和她的剧团第一次将豫剧送到了澳门。[2]2000年,虎美玲赴新加坡进行艺术交流,首开豫剧与国外大型交响乐团联合演出的先河。[5]2005年3月,虎美玲率领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在北京举行“豫韵流芳——虎美玲艺术生涯五十周年专场晚会”。次年,虎美玲参演了全国八大流行剧种20位行当名角于北京举办的“2006百花迎春戏曲晚会”。2007年,虎美玲参加了纪念国务院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常香玉“戏比天大”荣誉称号三周年晚会和“华夏神韵——第三届中国民族戏曲优秀剧目大汇演”。2010年11月,虎美玲率领河南豫剧演出团一行40余人赶赴台湾巡回演出,台湾中华博远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马克山先生为虎美玲题词:“享誉华夏,驰名国际“。次年,虎美玲将率团赴意大利进行交流演出。2012年,虎美玲拍摄了电影《新大祭》。[2]2014年1月,在河南省陕县张汴乡曲村地坑院参加“迎新春大联欢-走进三门峡“节目录制,为群众现场表演。[6]2022年6月16日,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聘任虎美玲先生为学校终身教授[4]
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并被国务院命名“为发展我国表演艺术作出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3]其表演端庄大方,雍容华贵,且戏路宽广,唱腔明亮圆润,被誉为“当代豫剧表演领军人物”之一。[7]

人物经历

1946年,虎美玲出生于郑州市。1958年,时年12岁的虎美玲参加了郑州市戏曲学校的招生考试。虎美玲演唱了常派代表剧目《花木兰》中“花木兰羞答答施礼拜上”一段,让她脱颖而出。此后7年之间,虎美玲开始了专业的学习。1964年,她以优异的成绩和精湛的表演,被推荐到郑州市豫剧团做专业豫剧演员。先后担纲主演了《战洪州》《朝阳沟》《山乡风云》等戏,塑造了鲜明的戏曲人物风格。1974年,河南省排演《红灯记》,在挑选演员的时候,虎美玲被选中饰演李铁梅,而扮演李奶奶的就是常香玉。1981年,常香玉正式收虎美玲为徒并开始了对虎美玲手把手的教导。唱腔、表演、人物形象分析,角色定位,常香玉也一一讲解。1987年夏季,受了伤生了病的虎美玲依然拖着病体上台为观众演出,由于气候不适应,刚到乌鲁木齐的虎美玲就感冒发烧,嗓子肿痛,但她没有忘记演出前的排练。她的右手腕在排练过程中不慎被划伤,大量出血,油田的领导将虎美玲送到医院,受伤的地方缝了八针。缠着绷带的虎美玲一扫病容,坚持站在了舞台之上。同年,虎美玲荣获四省十四市豫剧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一等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