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演员是中国文艺界的专业技术职称,是中国对为繁荣国家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演员给予的领域最高职称。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二级演员职称后,从事表演工作满5年。其中,杂技、舞蹈、戏曲武功等舞台生命较短的演员,可适当降低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3]它是演员(包含相声、戏剧、歌剧、舞蹈、电影、电视、歌唱等文艺表演领域)在艺术上作出一定贡献而被给予的专业肯定,一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
一级演员评定标准有两点:第一,具有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积累,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形成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任二级演员职务 期间,在专业文艺团体中的一系列大、中型剧(节)目中,出色地担任主要角色,有本人代表性剧(节)目和表演角色的积累,其中部分角色的表演在国家级或省级评奖中获较高奖项(二等以上表演奖)。第二,艺术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广博的文艺知识,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能作出系统的理论论述;至少在省级专业报刊发表过二篇以上表演或演唱经验的专业理论文章,对培养优秀的专业表演人才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4]
职称介绍
一级演员是中国对为繁荣国家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演员给予的最高荣誉,一般应具备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二级演员职称后,从事表演工作满5年。其中,杂技、舞蹈、戏曲武功等舞台生命较短的演员可适当降低学历和工作年限要求。[5]一般会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一级演员,是对演员(包括相声、戏剧、歌剧、舞蹈、电影、电视、歌唱等各个文艺表演领域)在艺术上达到一定高度,并被公众认可的最高专业肯定。一级演员不仅拥有演技,更具备艺术造诣。[2][1]
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