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牛

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蒙古牛原产于蒙古高原,广泛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是中国黄牛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品种,属于肉役乳兼用牛。[1]
蒙古牛主要集中于中国内蒙古、山西河北、新疆、甘肃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以产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珠穆沁的类群最为著名。[2]蒙古牛毛色多为黑色或黄(红)色,其次为紫色或灰色。头短宽而粗重,眼大有神。角长,向上前方弯曲,呈蜡黄或青紫色,角间距短,角间中点向下的枕骨部凹陷有沟。颈短薄,垂皮不发达,颈甲低下,背腰平直。胸宽而深,后肋开张良好,腹大而圆,后躯短窄而斜。母牛乳房基部宽大,结缔组织少,但容积不大,乳头小。四肢短,多刀状肢势,后腿肌肉发达,蹄中等大,蹄质坚实。从整体看,前躯发育比后躯好。蒙古牛耐粗、耐寒、抗病力强,能适应恶劣环境条件。[3]母牛8-12月龄开始发情发情周期为19-26天,发情集中在4-11月份,平均妊娠期为284.8天。[2]中等营养水平的阉牛平均宰前重可达376.9千克,屠宰率为53%,净肉率为44.6%。母牛在放牧条件下泌乳期5.0~6.5个月,年产奶500~700千克,乳脂率为5.2%,是当地土制奶酪的原料。中国的三河牛和草原红牛都是以蒙古牛为基础而育成的。[2]
2000年8月,蒙古牛被列入农业部(今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国家级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2006年6月,被列入农业部颁布的《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4]2020年5月29日,再次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5]

培养历史

长期不断地进行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情况下,形成现在的蒙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