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博伊斯

德国雕塑家、事件美术家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年5月12日—1986年1月23日),男,德国行为艺术家、[1]雕塑家、事件美术家和幻想家,[2]是“行为艺术”“社会雕塑”等概念的创始人,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为其主要创作形式,[3]信奉人人都可以是艺术家的观点。[1]
约瑟夫·博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艺术家之一,是二战之后艺术转型的关键人物和代表人物,有着非常持久的影响力和艺术史价值。1921年5月12日,约瑟夫·博伊斯出生于德国港口城市克雷费尔德;20岁时,博伊斯加入德国空军;1943年,博伊斯驾驶的飞机在克里米亚前线坠毁,他幸免于难;战后,他进入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开始系统地学习艺术。[4]1961年,博伊斯被任命为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纪念性雕塑系教授,在此期间,他推动了一系列与政治运动相关的艺术实践“社会雕塑”,积极在学生中推广。[4]约瑟夫·博伊斯强调对社会和文化介入的姿态,有一种革命家的精神,鼓励大家参与到日常的社会行动之中,有意义有觉知的行动即艺术。[4]1986年,博伊斯在杜塞尔多夫逝世。[5]
约瑟夫·博伊斯是在20世纪70年代享受着政治预言者完美名誉的一位美术家,是后现代主义的欧洲美术世界中最有影响的人物,[2]这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他那种具有以赛亚精神的仁慈性格。在博伊斯看来,暴力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反对以暴力去争取和平,而艺术则被他认为具有革命潜力,艺术创新是促进社会复兴的无害的乌托邦。[2]作为一个政治艺术家,博伊斯喜欢一种无所不包的和隐喻的含糊笼统,[6]因此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政治表征和隐喻,试图用艺术去重建一种信仰,重建人与人、人与物以及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2][7]约瑟夫·博伊斯的作品包括各种雕塑、行为艺术,代表作有《如何向死兔子讲解图画》《油脂椅》和《我喜欢美国,美国喜欢我》(I Like America and America Likes Me)等。[1][4]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