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

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
惊厥(convulsion)是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是由于随意肌的剧烈、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强直)或者收缩、松弛交替出现(强直阵挛)导致的发作,可以是部分身体,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常伴有意识丧失。[1]
惊厥的病因分为感染性病因和非感染性病因,[1]引发惊厥常见的疾病如热性惊厥、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癫痫、低钙血症、Reye 综合征、轻度胃肠炎合并良性婴幼儿惊厥等。惊厥发作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意识突然丧失,同时急骤发生全身性或局限性、强直性或阵挛性面部、四肢肌肉抽搐,多伴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牙关紧闭、口吐白沫、口周发[gàn]。由于喉痉挛,气道不畅,可有屏气甚至青紫;部分患儿大小便失禁。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反复多次发作。[3]
惊厥的诊断着重寻找病因。在进行紧急止惊处理后,必须详细地搜集病史、仔细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综合分析,尽早明确病因,以便针对病因行特殊治疗和判断预后。[3]惊厥是急症,必须立即紧急处理,治疗原则为控制惊厥,稳定生命体征,积极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防止复发。[3]治疗惊厥分为一般治疗: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记录惊厥发作的具体症状学表现;止惊治疗:多数惊厥发作可在5分钟内自发缓解,发作超过5分钟者需要及时给予药物止惊治疗;病因治疗:不同年龄导致惊厥的病因存在明显差异,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惊厥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否则惊厥治疗的效果也不好,甚至无效;对症治疗:高热者用药物及物理方法降温,纠正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治疗惊厥药物首选苯二氮䓬类(如:地西泮、咪达唑仑)、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苯妥英等药物。[1]

定义

惊厥(convulsion)是儿科最常见的紧急症状之一,是由于随意肌的剧烈、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强直)或者收缩、松弛交替出现(强直阵挛)导致的发作,可以是部分身体,也可以是全身性的,常伴有意识丧失。惊厥既可以是癫痫性发作,也就是大脑神经元一过性大量同步化放电所导致的发作,脑电图上发作同期常有相应的发作性痫样放电;也可以是非癫痫性的,如破伤风、低钙惊厥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