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高跷

中国传统民俗活动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中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1]
踩高跷的起源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水乡先民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把高跷称为“跷技”,作为一项杂技项目在皇宫中表演,宋代时期称为“踏跷”,开始在民间推广,到清代开始叫"高跷",经常出现在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中。[3][4][2]
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4]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5]2006年5月20日,高跷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

相关传说

传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