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杆菌

临床上较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
绿脓杆菌(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1]),别名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致病力较低但抗药性强的革兰氏阴性菌,于882年分离成纯培养。[2][3]
绿脓杆菌菌体大小为(0.5-1)微米×(1.5-3)微米。无芽孢,有荚膜,单端有鞭毛,运动活泼。土壤、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都有该菌存在。[2]其专性需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5℃。该菌在4℃不生长,但在42℃条件下生长。绿脓杆菌菌落大小不一,扁平湿润,边缘不齐,能产生带荧光水溶性色素[2]
绿脓杆菌是机会致病菌,可产生多种致病物质,易感染人群为机体抵抗力降低,被严重烧伤或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感染后表现为局部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中耳炎角膜炎尿道炎、胃肠炎等病症。[2]

细菌简介

绿脓杆菌的学名Pseudomonas aeruginosa,当中的Pseudomonas是由希腊语的pseudo及monas所组成,意即虚假的单元,是早期微生物学用作描述病菌的。而Aeruginosa则是铜绿(即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又称铜锈化学式Cu2(OH)2CO3),正好表达了这种细菌所产生的青色色素。绿脓菌素生物合成是以群体效应来调控,就像充满囊肿性纤维化病人肺部绿脓杆菌的生物膜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