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逢春

蒲剧表演艺术家
阎逢春(1919年—1975年1月13日),乳名代蓉,男,山西省运城市人,出生于梨园世家,蒲剧表演艺术家,蒲剧须生演员,名列蒲剧五大演员之一。[1][2][7][3][4]
阎逢春15岁时,跟随父亲在戏班里学习生角。[5]17岁时,在蒲、解、[jiàng]三州初露头角。[4][2]1939年,日军入侵晋南,阎逢春参加“晋风”剧社,为大后方抗日军民献演,在嗓子倒呛撅音下演练出“浮音”行腔,并摸索钻研“帽翅功”的特技表演[5]21岁,他以“须生泰斗”头衔在晋风社挂头牌。后辗转西安兰州西宁等地。[2]1950年4月,阎逢春回到乡参加解县剧团。[4]1951年起,先后担任运城专署蒲剧团团长、晋南蒲剧院蒲剧团团长、中国戏曲协会理事。[2]1957年,他率晋南蒲剧团赴北京汇报演出,受到周恩来、薄一波、彭真等接见。[2]1958年,阎逢春在晋南蒲剧院首演《窦娥冤》。1959年,阎逢春参演的山西首部蒲剧电影《窦娥冤》被拍摄成电影。[8]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3]1975年1月13日,在平反大会上发病逝世,终年56岁。[2][9]
阎逢春初学南路生角,后改为须生,故其表演戏路里既有南路文雅成分又具有西路火暴刚健之特点,二者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形成阎派表演艺术,被誉为“须生泰斗”。他有“飞帽上头”“相帽翅”等特技,创造了“垛板流水”以及“流水占字句”“顶板流水”相交替的唱法。代表作品有《出棠邑》《舍饭》《杀驿》《薛刚反朝》《贩马》《新忠义侠》等。[4][5][8]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