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

德国物理学家
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Gustav Robert Kirchhoff,1824年3月12日~1887年10月17日),德国物理学家。[2][3][4]
基尔霍夫于1824年3月12日出生于普鲁士柯尼斯堡(今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自幼对数学表现出浓厚兴趣。1843年,他进入柯尼斯堡大学学习物理,师从矿物质学者弗朗茨·诺曼(Franz Neumann),[3]并在1845年提出了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发展了欧姆定律,对电路理论有重大贡献。1847年,基尔霍夫毕业于柯尼斯堡大学,毕业后任柏林大学的临时讲师。1850年任布雷斯劳大学的非常任教授,1854年任海德堡大学教授。1858年提出基尔霍夫辐射定律。并在次年发明分光仪,与化学家R.W.本生共同创立了光谱分析法,并用此法发现了元素铯(1860年)和铷(1861年)。[5]1859年,他进行了用灯焰烧灼食盐的实验,由此发现了热辐射定律,即基尔霍夫定律(Kirchoff's law)。[2][6]1862年,他提出黑体概念,为20世纪量子物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基尔霍夫的《数学物理学讲义》成为当时德国大学的经典教材。[7]在1882年,他应用格林定理证明了光的衍射现象,得出菲涅耳-基尔霍夫衍射公式。[8]基尔霍夫于1886年退休,1887年10月17日去世,享年六十三岁。[4]
基尔霍夫致力于电路基本原理、光谱学和受热物体的黑体辐射方面的研究。[9]他的科学成就涉猎了物理、天文学等多个领域。[2]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冯·劳厄(Max von Laue)曾说“基尔霍夫获得的知识(1859)是划时代的”。[10]

人物生平

求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