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

乔治·西蒙·欧姆提出的物理定律
欧姆定律(Ohm's law)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乔治·西蒙·欧姆1826年4月发表的《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论文提出的物理定律,指理想状态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I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1849年,科尔劳施使用Dellmann静电计研究了欧姆定律。[1]
随研究电路工作的进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欧姆定律的重要性,欧姆本人的声誉也大大提高。业界认为欧姆定律要早于电阻的概念,为纪念欧姆对电磁学的贡献,给电阻的单位命名为欧姆,以符号Ω表示,并以欧姆为名称描述电流、电压、电阻三者满足的定律关系。[1]
凡是遵守欧姆定律的元件或电路都称为“欧姆元件”或“欧姆电路”或“欧姆式导体”,其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变动无关;不遵守欧姆定律的元件或电路称为“非欧姆元件”或“非欧姆电路”或“非欧姆式导体”,其电阻可能会与电流、电压的变动有关。[1]

定义

常见简述: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一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