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

物理学科分类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1]经典物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宏观电磁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电磁学的研究对象是带电粒子电磁场,重点关注电荷和电流产生电场和磁场的规律,电场和磁场对电荷和电流的作用,电场和磁场的相互联系,电磁场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机制等。电磁学的主要内容包括静电学静磁学、电磁介质、电流与电路、电磁感应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等。[2]
人类对电磁现象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对电磁现象进行定量和系统的研究。1820年,丹麦学者奥斯特(Hans Christain Oersted)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使人们意识到电与磁之间存在相互联系。之后法国科学家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场”的概念来描述电磁相互作用。1862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并以该方程组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统一描述电磁现象的经典电磁理论。经典电磁理论不仅解释了当时已知的所有电磁现象,还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认为光就是一种电磁波,这些预言后续得到了实验的证实。至此,经典电磁理论统一了电学、磁学、光学,大获成功。然而,经典电磁理论却与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存在矛盾。1905年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解决了这一矛盾,完善了电磁学理论。20世纪前半叶,诸多物理学家们将量子理论应用于电磁学领域,先后一起创立了量子电动力学,进一步发展了电磁学理论。[3]
电磁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能源领域,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电气时代,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通信领域,电磁波的发现使得无线通信成为可能,电报、无线广播、移动电话等无线通信设备的发明,极大提高了生产生活效率;在信息技术领域,磁存储技术具有很大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对象

电磁学研究的是宏观物质的电磁性质。与电磁现象有关的对象有两种,分别是带电荷的粒子和电磁场,电磁场和粒子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是各种电磁现象产生的原因。[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