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国

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
哀牢国,又称“哀牢古国”“古哀牢国”“哀牢旧国”“古哀牢夷之国”等,云南历史上文明古国之一,建立于公元前300年左右。[2]
哀牢国的国号来源于其境内的哀牢山,也有说是对以虎为图腾民族称呼的同音异译,[5]广义的哀牢国疆域是“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3]人口数量在灭亡前夕达到553711人,[8]其民族属类存在争议,大概有[]人说、越人说、氐羌说等,而据学者耿德铭考证,哀牢夷是以濮、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9]哀牢国历史悠久,其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0]新石器时代晚末期到商周之际,哀牢社会已出现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趋势。[11]一般史学界认为哀牢国由九隆建立于战国中期(公元前300年前后),前期是以九隆氏族为统治核心的独立地方王国,直到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朝在哀牢国设县,哀牢国开始与汉文化融合。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哀牢国在不韦之战后将国都迁至怒江以西(今云南腾冲、德宏一带)。[4][8]之后哀牢军在鹿茤之战中被东汉军击败,哀牢国先后两次向东汉朝廷请求内附,最后汉明帝将哀牢领土设置为永昌郡,派汉官郑纯任首任太守,哀牢国至此灭亡。[4][12]
哀牢古国在九隆之后实行父权制世袭继承制,王权、神权和军权互相结合,[6]经济方面稻作农业历史悠久,纺织业、制陶工业、青铜制作等手工业发达,普遍饲养家畜以及大象和马匹,和外境的商业贸易也较为繁盛,[11][13]同时流行“纹身”“衣尾”“羽人”“穿胸”“儋耳”等习俗和九隆出世传说。[14]至今,哀牢国后裔如傣、布朗等民族在宗教活动中仍常祭祀龙神,祈求丰收以谢龙恩,且有龙形文身之俗。[6]2012年11月15日,云南省保山市发现哀牢国时期的遗址大甸山墓地,其出土的人面纹弯刀等文物对研究哀牢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15][16]

国号渊源

哀牢国指的是除哀牢本部以外,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与哀牢王柳貌归附东汉、名义上隶属于柳貌的数十个小邦及所分布的区域。[8]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哀牢国疆域是“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3]再根据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古代史稿地图集》的范围界定,[17][18]哀牢古国的范围大约东起大理洱海以南,西至缅甸东北部;南到泰国北部,北至西藏东南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