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快板

中国传统说唱艺术
天津快板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曲种,是由群众自发创造并发展起来的。这种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来表演,在形式上采用了数来宝的数唱方式及快板书所用的节子板,同时配以天津时调中“数子”的曲调,用三弦伴奏,别具一格。[1][2]
天津快板,最初是天津时调的“数唱”演化出来的,20世纪40年代,有人把“数唱”单独拿出来作为独立的形式演唱,俗称“大数子”。1959年,工人曲艺家王家骏幺向正谢连科等人一起切磋钻研,将天津时调中的“大数子”进行改革创新,创作了一段反映河北区人民治理海河的新节目《夜战海河》。1960年,这种崭新的艺术形式被正式定名为“天津快板”。[3]天津快板的特点一是以天津地方口音述说,二是有伴奏,一般用三弦,也有用秦琴的,以一种程式重复的旋律,配合竹板的节奏,为述说烘托气氛。[4]天津快板分慢板、快板、中板三种形式,表现形式则有很多种:如快板书、群口快板、锣鼓快板、快板剧、方言快板等。天津快板的基本格式是:五五八五,每两句分四小节唱完。其它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演变唱法,但节奏不变。[5]
天津快板风格粗[kuàng]、爽朗、明快、幽默,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1]2017年5月30日,天津快板入选“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Ⅴ-2。[6]

历史沿革

天津快板,最初是天津时调的“数唱”演化出来的,20世纪40年代,有人把“数唱”单独拿出来作为独立的形式演唱,俗称“大数子”,当时主要是演唱一些时事见闻类的内容,如《刘二姐拴娃娃》《枪毙屈香九》等,但其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展。1959年,工人曲艺家王家骏幺向正谢连科等人一起切磋钻研,将天津时调中的“大数子”进行改革创新,创作了一段反映河北区人民治理海河的新节目《夜战海河》,伴奏使用了竹板三弦扬琴等,这一音乐伴奏快板的形式新颖,在职工业余文艺会演中受到极大欢迎。其后他又创演了《革新家肖德训》等,开了天津快板歌咏新人新事展现人民群众时代风貌的先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