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板

乐器
体鸣乐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的一大类乐器。这类乐器以一定形状的发声物质为声源体,在自由状态下(不予变形或附加张力等)受激发声,无其他媒介振动体。概述 体鸣乐器主要包括打击乐器类中除鼓外的其他乐器;还包括传统分类法未能列入的一些乐器,如口簧、散扎(非洲)、八音盒、玻璃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常用作乐器的生产和生活器具,如[fǒu]、水盏(中国古代)、乐杵(中国台湾省)、乐杯(欧美)和贾尔达伦格乐碗(印度)等。还包括仿声器或效果器,如乐砧、橇铃和蹄声壳等。

乐器简介

拍板,中国碰奏体鸣乐器。又称檀板、绰板,简称板。用于戏曲、曲艺器乐合奏。古时由西北传入中原。唐代用于散乐,宋代用于民间说唱、民间器乐、教坊大乐和马后乐,元代用于宫廷音乐和杂剧,明、清用于宫廷和民间音乐。现代拍板多以3块长方形紫檀、红木或黄杨木板组成。板长18~20厘米,宽4~6厘米。前两块板用丝弦缠绕,然后用布带与后面的单块木板连结。以左手执后板,撞击前两块木板发声。拍板常与板鼓合用,由鼓手兼操。拍板也流传于蒙古族满族中。
拍板
闽南文化南音中,拍板也是一种重要的乐器。南音拍板,由五块板组成。用荔木制作,板长约26厘米。中间三块板平整,外侧两块板稍长稍厚,一面平整,一面削成半圆形。上端用绳穿系在一起。演奏时,双手持拍板,三块握在左手,两块握在右手,互相撞击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