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济桥

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又称潮州湘子桥,位于广东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连接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2]它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潮州八景之一,也是中国桥梁史上的孤例。[4]
广济桥为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建造,初为浮桥,由86只巨船连结而成;光宗开禧二年(1206年),建成桥墩13座,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历时54年相继增筑,完成了10个桥墩的建造;明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谭纶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生铁牛两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5]1988年3月,广济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广济桥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该桥是潮州著名景点之一,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6]2022年7月,广济桥入选拟评定广东省“首批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7]2023年7月,潮州广济桥文物管理所申报的活态非遗展魅力“一桥一楼”焕新辉——“潮州广济桥、广济楼非遗+文旅融合”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案例”。[8]

名称由来

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桥”,[1]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叠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合16.5米);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计长八十六尺(合28.7米);中空二十七丈三尺(合91米),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