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
师曾(1876年3月12日-1923年9月17日),男,名衡恪,字师曾,以字行,号朽道人、槐堂,出生于湖南辰[yuán]永靖道(今湖南凤凰县),原籍江西义宁(今江西修水县),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诗人陈三立的长子,历史学家陈寅恪的长兄,[1][2]现代中国画家、[3]美术史论家、[4]美术教育家[5]
陈师曾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风熏陶,国学功底深厚。[6]他先后师从尹和伯学画,又师从周大烈(印昆)学文学、诗词,兼向范镇霖学魏碑汉隶[1][6]1898年,他考取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7]1902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弘文学院、高等师范学校博物科。1909年,他学成归国后任江西省教育厅司长。[1][6]1911年2月至1913年4月,他受张謇之邀至南通师范学校任教,专授博物课程。[8]期间,师从吴昌硕学画。[7]1913年,他又赴长沙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后至北京教育部任编审员之职。[9]1915年,他任教于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及女高师博物教员。[9]1918年,应蔡元培之邀,陈师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画学会导师;同年,任国立北京美专中国画教授。[9]在北京期间,他曾先后与人创办宣南画社、北大画法研究会、中国画学研究会等组织。1922年,陈师曾受邀携自己与吴昌硕、齐白石王梦白等人绘画作品,与金城同往日本参展。[9]1923年,梅兰芳跟随陈师曾学画。[8]同年9月,陈师曾为奔母丧回南京,染病逝世,享年48岁。[2]
陈师曾不仅是一位画家,更是一位美术史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在绘画创作的同时还在美术史研究和美术教育领域取得了不斐的成就。[5]他的绘画代表作品有《北京风俗》《秋花图》等[3],书籍代表作品有《文人画之价值》《中国绘画史》等[9]他开创中国漫画艺术的先河,[6]是20世纪以理论形式肯定中国文人画的第一人。[9]他国学基础深厚渊博,熔书画篆刻于一炉,秉承中西融合、固本出新的画学思想,作画重生动、求意趣、师造化。[10]他提倡师法自然,开启花鸟画、山水画亲近自然之先河,主张人物画当随时代,充分体现其思想敏锐、治学严谨的大家风范,为现代美术教育作出卓越的贡献。[9]2023年5月5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发布《国家文物局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文物博发〔2023〕13号 ),作为中国近现代珍贵文物,陈师曾的作品被列入一律不准出境的名单。[11]

人物生平

家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