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庶华

中国教育家、冶金学家
胡庶华(1886.12.24—1968.6.17) 教育家,冶金学家,湖南[yōu]县人。曾任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校长。1949年6月,他赴香港,8月13日,他参与在港44人起义,并发表宣言。[1]胡庶华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物资问题》、《钢铁工业》,还拟就《株洲钢铁计划》。[2]

人物简介

1886年生于湖南攸县城关镇一个教师世家,17岁参加科举考试中秀才同时又考入湖南私立明德学校,1911年京师译学馆德文班肄业。1913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后入柏林矿科和工科大学,1920年获铁冶金博士学位。接着又在德、英、法等国考察,[3]1922年回国,拥护孙中山三民主义,为中国国民党早期党员。后历任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教授、事务主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上海钢铁厂汉阳兵工厂厂长。1924年任武昌大学教授兼总务长、代理校长。[3]1925年,由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推荐,任江苏省教育厅厅长。[3]1928年任国民政府农矿部农民司、农林司司长。1929年后任同济大学重庆大学西北联合大学校长,立法院第二届立法委员,第三、四届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教授委员、六届中央监委,三青团中央;团部副书记长。1932年、1940年、1944年次任湖南大学校长。1935年8月至1938年7月出任重庆大学校长。拥护国共合作,主张团结抗日。1947年参加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湖南大学学生反内战游行。1949年赴香港,发表声明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建设新中国而共同努力。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并遭通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胡庶华任北京钢铁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且系全国政协第二至四届委员,积极参政议政。[3]从事冶金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铁冶金学》、《冶金工程》、《中国战时资源问题》、《钢铁工业》等。素以廉洁的操守、热烈的心肠和干练的才学而著称。"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残酷批斗。1968年6月17日逝世,享年82岁。
三峡广场名人雕塑园胡庶华塑像

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