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简称“西北联大”,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创立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从合到分,存在了不到一年时间。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所国立大学和北平研究院于9月10日迁至西安,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太原失陷以后,西安临时大学又迁往陕南,不久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8年7月,教育部指令国立西北联大改组为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五所独立的国立大学,1940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奉命西迁兰州办学。
西北联大在内迁成立,保存了教育火种,拆分后成立的五所国立高等院校,大多数师生扎根西北,成为中国西北高等教育的骨干力量。2012年9月在西安召开的第一届西北联大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论坛上,发布了研究西北联大的首部著作——《西北联大史料汇编》。

历史沿革

1933年5月,邵力子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后,有感于西北人才缺乏,在1935年11月联合西北各省政要提议建立西北大学,认为“北平大学现有农工医法商及女子、文理等五学院,学生共一千五百余人,教授百余人,机器、仪器、标本、书籍等约值三百万元,规模素称完备,以该校环境论,迁移西北尤为适宜”。时任北洋工学院院长的李书田也深感日寇入侵,天津恐难为办学之地,开始筹备学校内迁。因为他与邵力子交往密切,一度“亲自赴陕勘定西京分院院址”。邵力子不但同意该校迁陕,而且于1936年1月3日致电国民政府行政院请求支持。行政院在收到邵力子提议后,当日就将该事交教育部统筹办理。之后,邵力子又为北洋工学院办理了拨地130亩作为校址的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