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西尔·纳瓦依

中亚哲学家、诗人
艾里希尔·纳瓦依(1441年-1501年,原名:艾米尔·尼扎米丁·艾里希尔·纳瓦依)是15世纪维吾尔族以及中亚著名的哲学家、启蒙运动家和著名诗人。生于当时帖木儿王朝的首府赫拉特城(Hirat,今阿富汗西北部历史名城)。[1]
艾里希尔·纳瓦依自幼受到良好教育,15岁时便以诗著称。1469年任呼罗珊苏丹侯赛因·巴依喀拉的掌玺官,1472年任异密(地位仅次于汗的官员)。1488年退隐,潜心著述。其主要创作地点在今新疆境内。1501年1月3日,纳瓦依在赫拉特病逝,被安葬在那里。[1]
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讴歌正义、善良、智慧、勤劳,追求真善美.揭露残暴,昏昧、奸诈、伪善,鞭挞假恶丑。他的作品有30卷,最负盛名的是《五诗集》,包括《正直者的不安》(1483)、《莱伊丽和马季农》(1484)、《法尔哈德和希琳》(1484)、《七行星》(1484)和《伊斯坎德尔墙》(1485) 5部长诗。1498至1499年又出版重要诗集《思想的宝库》,包括《童年的异事》《青年的珍品》《中年的异事》 和《老年的训言》。此外还著有哲学论文《心之所钟》(1500)和有关诗学的文章。[1]

生平

艾米尔·尼扎米丁·阿里舍尔·纳沃伊(1441-1501年,简称阿利舍尔·纳沃伊)是十五世纪维吾尔族帖木儿帝国诗人,伟大的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纳瓦依”是其笔名,意为“曲调、鸣啭”。生于今阿富汗境内的赫拉特。出身于突厥族察合台系巴尔拉斯部,祖辈为贵族,其父曾任帖木儿王朝廷书记官。纳瓦伊自幼受良好的宗教和文化教育,15岁时即以诗作闻名。是霍拉桑的帖木儿后王苏丹侯赛因·拜卡拉的同窗好友,1469年任宫廷掌玺官。1472年被任命为大臣,并取得“埃米尔”称号,担任苏丹侯赛因在首都赫拉特的代表。后一度失宠,被派往阿斯特拉巴德任监察官员。他反对达官贵人的贪赃枉法,因而引起宫廷不满,终于被迫离职。1488年回到故乡赫拉特(今阿富汗斯坦境内的一个城市),专心写作。1501年1月3日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