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库斯·沃尔夫

德国情报局局长
马库斯·沃尔夫(德语:Markus Johannes "Mischa" Wolf、1923年1月19日-2006年11月9日)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家安全部(简称史塔西)对外情报局(Hauptverwaltung Aufklärung)局长。沃尔夫在史塔西是仅次于国家安全部部长的第二号人物,他在史塔西服务34年,其中有26年的时间,西方情报单位完全没有沃尔夫的档案照,仅知他的代号“米夏(Mischa)”,因此得到“没有脸的人”的称号。沃尔夫的神秘难以捉摸成为后世许多小说的题材。许多专家认为他是冷战期间最有影响力的特务首脑之一。

生平

谍报大师马库斯·沃尔夫1923年出生于出生在巴登-符腾堡州黑兴根小镇知识分子家庭。是德国著名作家弗里德里希·沃尔夫的长子。希特勒在德国掌权时,由于 父亲既是犹太人又是共产党人,沃尔夫不得不随父母流亡国外,1933年与全家一起流亡法国瑞士,1934年流亡莫斯科。读完中学后1940年至1942年在苏联航空学院学习。因苏德战争爆发而辍学。沃尔夫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他处事沉稳、细致周到,能说一口地道的俄语,尤其是他具有超强的组织才干和过人的分析推理能力。在女人们眼里,他的男人魅力十足;在俄罗斯人看来,他简直比俄国人还“俄国”。苏联情报部门就看中了他,认为沃尔夫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情报人才。此后他被送到一所学校接受政治和情报方面的业务培训,并参加了德国共产党。1943年培训结束后,他又来到莫斯科,在反战机构“德国人民电台”做评论员工作。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沃尔夫就同一批德共党员回到柏林,任电台记者,曾报道过纽伦堡审判。民主德国建立后,沃尔夫进入外交部门工作,被派到驻莫斯科使馆当参赞。这些经历不仅确立了沃尔夫的政治信念与追求,而且也奠定了他从事情报工作的基础。
马库斯·沃尔夫
但是,在莫斯科呆了不到两年,沃尔夫就被召回并被派到国家安全机构中工作。此时正值东西方冷战全面展开之际,而东德和西德、东柏林西柏林恰好就是两大阵营的前沿,因此也是非武力对抗最激烈的地方,东西方的情报机构在这里特别活跃。冷战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原柏林基地负责人戴维·墨菲和克格勃退休中将谢尔盖·康德拉谢夫合著的《柏林墙下的较量》就专门论述了这段历史。东德国家安全机构(简称“斯塔西”)1950年4月由苏联帮助建立,规模和成就在苏东阵营中都是数一数二的,最辉煌时据说拥有12万情报人员分布在世界各地。当时,沃尔夫的主要工作就是在苏联人的指导帮助下搜集国外情报。由于业绩突出,沃尔夫不到30岁就当上了东德国家安全部国外情报局副局长,以后又升任局长、安全部副部长,相应的军衔也升至少将、中将和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