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骈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能言善辩,“天口骈”
田骈,通称田子或田骈子,齐国人。因齐之田氏出于陈,故又称陈骈或陈骈子。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前后,卒于前280年左右,是稷下学宫中著名的先生之一。[1]在长期的稷下活动中,田骈治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旨意,著有《田子》一书。关于《田子》书,《汉书·艺文志道家著录有二十五篇,今已不存。[2]
田骈的思想属稷下黄老学派,[1]他与慎到环渊、接予等学者在稷下创立了黄老学派,建立起了以道、法为主体,兼采儒、墨、名、阴阳诸家之说而倾向法治的思想系统,[2]黄老之学是道家与法家的统一。田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道术观、齐物观和法治观。他的道术观没有抓住道的本质,他的齐物观没有达到道通为一的境界,他的法治观则尚法而无法。尽管如此,他依然不愧是先秦时期一位重要的思想家。[1]

人物生平

梁玉绳曰:“田骈始见《齐策》《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又名广,齐人;亦曰田子,亦曰陈骈,亦曰陈骈子。”田、陈古音通,陈骈即为田骈也。田骈是“稷下先生”之一,唐陆德明《庄子释文》“田骈”条下注曰:“游稷下,著书十五篇”。其生卒年月现已不可确考,根据诸书所载的材料可知,他活跃于齐宣王时期,齐湣王时似已步入晚年。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黄丽晴经过考证得出田骈的生卒年大约为前 350 年——前 284 年,[3]周立升则认为田骈约生于公元前355年前后,卒于前280年左右。班固云:田子“名骈,齐人,游稷下,号天口骈”(《汉书·艺文志》)。李善注《文选》引《七略》云:“田骈好谈论,故齐人为语曰‘天口骈’。天口者,言田骈子不可穷其口若事天。”(《文选·宣德皇后令注》)就是说,他口才好,妙论无穷,难以辩倒他。在稷下学宫中,田骈以学问广博、知识丰富、善于谈辩名闻遐迩、蜚声当世。[1]

不治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