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滔

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
黄滔(公元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县(今福建省莆田城厢区)人,于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授官四门博士,因宦官乱政,愤然弃职回乡;是时王审知主闽,奏授御史里行,充任威武军节度推官[1]。901年,朱温篡唐后,割据各地的军阀纷纷称王;黄滔审时度势,以一个老练的政治家眼光,建议王审知“宁为开门节度使,不为闭门天子”,使福建在天下大乱,能够独享太平,30年免受兵祸[2]
黄滔是晚唐著名诗人,《全唐诗》收录存诗三卷,还曾辑唐代福建人诗作刊行《泉山秀句集》30卷,第一部闽人诗歌总集,对保护福建文化起了一定作用[3][4]。他是莆田早期的文学家,人称“闽中文章初祖”,其著作《黄御史集》被收集于清代四库全书》和《丛书集成》[2]

人物经过

唐大中十四年(860),年已弱冠的黄滔只身一人离开家乡涵江黄巷,来到30多里外的县城西北南山东峰书堂苦读,并且在山上一读就是十年。唐咸通十二年(871),黄滔北上长安求取功名,经过1年多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长安。第一次考试,黄滔初场即落第。但这次落第不过只是他屡试不第的开始。从此以后,历经24年,经过了20场考试,因考官徇私舞弊,场场落第。他哀叹:“花当落第眼,雨暗出城天。”但仍不甘心,“莫道还家不惆怅,苏秦羁旅长卿贫”,只好流落京城继续等待。期间,黄滔不仅写了大量的诗歌,而且常与名士罗隐、韩、崔道融等人相互唱和。仕途的不得意,以及饱尝流离贫困之苦,使他的思想逐渐接近民众,痛恨为争权夺利而无休止的军阀混战,同情陷于战争和饥[jǐn]中的人民,他写下了《书事》一诗,表达自己的心声:“望岁心空切,千夫尽把弓。千家数人在,一税十年空。”这些经历为他以后回闽辅佐闽王王审知治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中和三年(883),在朝廷多事之秋,停举之年,黄滔回到故乡涵江黄巷。不久,举家迁往30里外的县城东南角城乡结合部乌石山东麓的前[d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