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元

北宋时期道士
陈景元(1025—1094),北宋江西南城人,字太初,又字太虚,号碧虚子。[1]仁宗庆历二年(1042)师事高邮(今属江苏)天庆观崇道大师韩知止,次年试经,度为道士。既而别其师,游天台山,阅《三洞经》,遇鸿蒙先生张无梦,得授秘术,深得老庄之微旨,居琼台观精心修持。宋神宗时,陈景元由礼部侍郎王琪推荐,入京城讲《道德经》和《南华经》。敕召进京,应对称旨,赐号“真清大师”,主太乙宫熙宁五年(1072),进所注《道德经》,敕当旨为右街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后累迁至左右街副道录。他的诗、书、画皆闻名于世。四方学者云集从游,他与当时名公王安石、王琏等为方外之友。

简介

陈景元(1025--1094),字太初(一说字太虚),自号碧虚子,江西省南城县建昌镇人,北宋著名道士。
陈景元自幼聪颖,有志方外。宋庆历二年(1042),拜高邮天庆观韩知止为师。后来陈景元游历天台山,遇鸿蒙先生张无梦,得老庄心印。后他隐逸于江淮间,以琴书自娱。宋神宗时,陈景元由礼部侍郎王琪推荐,入京城讲《道德经》和《南华经》。神宗闻其名,召陈景元至天章阁,赐号“真靖大师”。
熙宁五年(1072),陈景元注《道德经》。神宗御批,并命其为右街都监同签书教门公事,后迁为右街副道录。陈景元家藏道、儒、医书数千卷,皆精心校正。后陈景元归庐山,临行时行李无他物,百担经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