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雍

三国孙吴丞相、政治家、重臣
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政治家。他年少时受到蔡邕的教导,擅长琴艺和书法。顾雍的才华和专注使他备受蔡[yōng]赞赏,并赠予他一个名字。顾雍曾担任多个县长职位,包括合肥、娄、曲阿和上虞。他在这些地方都有出色的治绩。后来,他进入孙权幕府,担任左司马,并逐渐晋升为大理奉常,最终成为尚书令和阳遂乡侯。公元221年,孙权称吴王,顾雍继续担任大理、奉常和尚书令。顾雍的家人直到后来才得知他的封号,感到非常惊讶。黄武四年(225年),他改任太常,并在同年晋升为丞相[]陵侯。顾雍在相位上任职了19年,多次提出匡弼辅正之言。赤乌六年(243年),顾雍去世,享年76岁。孙权亲自前往吊唁,并追赠他谥号“肃”。《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

人物生平

师从蔡邕

顾雍出身吴郡吴县,他的曾祖父顾奉是东汉[yǐng]川郡太守。顾雍幼时拜名士蔡邕为师,学习弹琴和书法。他才思敏捷,心静专一,艺业日进,深受蔡邕喜爱。蔡邕赠之以名。故顾雍与老师蔡邕同名(“雍”与蔡邕的“邕”同音)。又因受到老师称赞,故取字元叹。后被州郡表荐,弱冠时就出任合肥县长,相继担任娄、曲阿、上虞的县长,所在之处都有治绩。
顾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