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元勋

中国核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数学家
秦元勋(1923年2月13日-2008年9月13日),中国贵州省贵阳市人,数学家,中国核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副所长、清华大学的兼职教授、[3]中国核工业部九院理论部副主任、黄河大学首任校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首任理事长、中国计算物理学会前两任理事长等职。研究领域涉及常微分方程的定性理论、运动稳定性理论等方面。[4]
1937年,秦元勋考上了上海中学高中部,因日本入侵上海,秦元勋只得就读贵阳高中。而后,秦元勋以浙大数学系第一名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录取。1943年,秦元勋毕业于浙江大学理学专业,而后进入哈佛大学数学系学习。1947年,秦元勋获得哈佛的哲学博士学位。次年,秦元勋回到故乡贵阳,与妻子冯敏在贵阳结婚。[2]1954年1月,秦元勋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59年,秦元勋加入中国共产党。[2]1960年5月至1972年6月期间,秦元勋从常微分方程的“定性”和“稳定性”理论的纯粹数学研究转向完成国家核武器研制任务的应用研究。[1]1987年1月,秦元勋夫人冯敏患脑溢血去世。秦元勋移居美国与儿孙们住在一起。[5]1988年,秦元勋获得美国玛丽埃塔学院荣誉科学博士。[1]2008年9月13日,秦元勋先生逝世,享年86岁。[5]
秦元勋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个人重大成果奖状、美国玛丽埃塔学院荣誉科学博士等荣誉。在攻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过程中,秦元勋提出计算机上解非定态中子输运方程的“人为次临界法”;用拓扑学方法论证球形合成的块数;提出原子弹威力计算的解析公式和整体计算的误差粗估等,并及时地写成百万字的《核装置分析》一书。[1]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