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粉贴金

画面古朴、浑厚的建筑彩画工艺
沥粉贴金,又叫沥粉堆金,即用装有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的尖端有孔的管子,按彩画图案描出隆起的花纹,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以求图案有立体感,是中国传统建筑彩画工艺之一。[1]
沥粉贴金工艺源于中国秦汉时期[2]在盛唐时期广泛被运用,[3]元代瓷器的沥粉贴金工艺受西域大食国(阿拉伯)的铜质珐琅器的影响。[2]
沥粉贴金分为“沥粉”“贴金”两个步骤,通过沥粉使贴金部分线条隆起,显示金光的反射作用,既能凸显出事物的厚度、硬度,也增添了华贵和立体感。[1]

简介

定义 是指液体的点滴,是指用粉调制成液体,将其一滴一滴地滴落在物面上。有时用特制的工具把沥的点滴加长,形成一种有规律的,人为的线,这种方法术语称之为:“沥粉”。西汉马王堆出土的彩绘木棺上有着类似沥粉效果的纹样凸起细线,上面绘有各种 颜色,有着低浮雕的效果。沥粉工艺的运用,盛唐时期就广泛被采用,如:敦煌223窟的菩提树杆,人物身上运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形成了丰富的装饰艺术效果。山西元代的永乐宫北京明代的法海寺壁画中,沥粉的运用已经达到了十分精美的地步。清代的古建筑继承了沥粉工艺,并充分运用到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和一般的民居彩画中去。它们多施水壁画的沥线、堆起、花边、纹样以及古建筑物的户板和斗拱。有的只施于局部,或独立的装饰物品、工艺品,以此来提高制做的装饰性、工艺性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