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树

桑科榕属植物
菩提树(学名Ficus religiosa L. L.),桑科榕属植物,[5]原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地,后随佛教传入中国,现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北纬25°以南的西南、华南地区均有栽培。[6][7][8]菩提树在海拔3000米以下、年降雨量300毫米的地区均能生长,[7]喜温暖多湿、阳光充足和通风良好的环境,在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壤土中生长良好。[6][2][7]
菩提树,乔木,高15-25米,胸径可达30-50厘米;树皮黄白色,枝上生气根如垂须,[2]小枝灰褐色,幼时被毛。[8]单叶互生,深绿色具光泽,革质,先端骤尖,顶端骤狭而成一长尾尖,叶柄细长,托叶小。雄花,生于近口部,无柄,内卷雄蕊1枚,花丝短;[yǐng]花具柄。子房球形,光滑,花柱短,柱头膨大。[2][8]果为花序托发育形成,榕果球形至扁球形,成熟时为红色。基生苞片3枚,革质,无总花梗。花期3-4月,果期5-6月。[2][8][9]
菩提树宜作污染区绿化树种和固土保水树种。[1][6][9]其生长迅速寿命长,是优良的观赏树种;[1][6][9]菩提树可用以制作家具;果皮提取的原油可用于日用化工品生产;树液可提制硬性橡胶; 枝叶还可做饲料。[7][2]
菩提树在印度被称为毕钵罗树,为印度国树[6]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