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玺彩画

中国古代的建筑装饰画
和玺彩画,也称宫廷彩画[1],是清代一类官式彩画,适于皇帝理政、居住的殿宇,或皇家敕建庙宇[2]。其最高等级形式是金龙和玺彩画[1]
和玺彩画的构图格局基本分为三个段落,构件的正中段设方心,方心的左右两段对称地设找头、[]头。据考证,和玺彩画最早出现于明晚期。故宫古建筑上的明代晚期和玺彩画是在协和门梁架上发现的,代表了和玺彩画的初步造型[2]

简要介绍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除建筑构造让人驻足之外,其内外檐部 绘就的色彩斑斑斓、构图庄重典雅的彩画也是吸引人们注意的重要部分。因为有了彩画,那些历数风雨的古建筑仍然可用金碧辉煌来形容,从而使古代建筑有一种豪放而赫然的气势。
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个常见而重要的装饰手法。古建筑直至演变到明清时代,在宫殿、庙宇寺院、王府以及园林建造上,仍需进行油漆与彩画。现在最能代表古建筑的彩画工艺水平的当数北京故宫了。北京故宫采用的是“清官式建筑”的结构方式,这是由于“样式雷”发明而创造的。在故宫随处可见的清式彩画里,一般的宫殿房屋多使用“旋子彩画”,主要殿宇则用“和玺彩画”,“和玺彩画”是一种比较高档的彩画,一般都用“金龙和玺大点金”,特别是在主梁上大都用这种彩画,而且也只在皇宫这样的地方能见到,普通建筑是没有这样高级的彩画装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