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关

关中四大关隘之一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与大散关武关、函谷关合称关中四关[2][1],自秦汉以来便是长安通往塞外、西北通往中亚、西亚地区的交通要冲。萧关不仅是关中地区的重要屏障,更是中原王朝抵御外来侵略的关键一环,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3]
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1]
由于史料的缺乏,从古至今,历史地理学界对萧关的位置所在争执不下,众说纷纭,先后竟有数十种说法:瓦亭关说、山关口说、陇山关说、开城说、固原城北十里铺说。[3]
从文化意象上,萧关则是一种情结,一种象征。汉唐时期,越过长城就算“出塞”。萧关“襟带西凉,咽喉灵武”,是关中的北大门。出萧关后,西可至河西、青海和天山南北,北可达宁夏内蒙古草原[4]
关中西北方向的威胁主要来自河西、陇西以及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主要为匈奴隋唐时期主要是突厥和吐蕃北宋时期主要为西夏党项战国以至秦汉以来,萧关故道一直是抗击西北游牧民族进犯、消除边疆隐患的前哨。[2]